国扬学习网 - 传承弘扬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!

首页 > 百家姓

[ yán ]

读音:yán

拼音:yan

简繁:嚴

五笔:GODR

五行:木

部外:暂无

五笔:GODR

笔画:7画

吉凶:吉

仓颉:MTCH

结构:独体

郑码:AKM

四角:10201

区位:4947

统一码:4E25

异体字:嚴,嵓,厳,?,?,?,?,?,?,?

英汉互译:strict,rigorous,rigid,stern

笔顺:横、竖、竖、点、撇、横、撇

笔顺演示

王由三横一竖构成,三横代表天、地、人,一竖贯通天、地、人,这就是天、地、人都要归“王”管的不二哲学。上古时期夏、商、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“王”。“王”作为姓氏即来源于“王”这个至尊之位;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。

百家姓排名

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
最新952018年952014年101
2013年942007年932006年94
1995年1111987年1121982年93
明朝64元朝80宋朝99
北宋27

内容来源于:www.wxgyjj.com

起源

严姓主要源自:芈姓、嬴姓。

严姓起源一

源于芈姓,出自楚庄王之孙,以谥为姓。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氏的,于是形成庄、严两家。两姓原出是一家,故有“庄严不通婚”之古训。前汉有会稽严助,后汉光武友严光,蜀郡严遵,河南尹严延年,扬州刺史严迈。

严姓起源二

源于嬴姓,出自战国时秦严君疾之后,以封邑名为氏。战国时期,秦国宗室名将,秦孝公庶子,秦惠文王的异母弟上大夫嬴君疾,受封于蜀郡严道(今四川荥经),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,称严君疾。严君疾的后裔子孙,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,世代相传。该支蜀郡严氏族人亦坚拒与芈姓严氏联宗。

严姓起源三

源于远古时代的古严国,其国人以国名为氏。相传在尧帝执政时期,有一位高士名叫许由,尧帝曾经想把天下让给他,但不接受,隐居到箕山去了。许由有朋友严僖,就是那个古严国的后裔。今山东省的鄄城县一带,仍有一支严氏族人尊奉严僖为得姓始祖,并一直拒绝与芈姓严氏联宗。

严姓起源四

源于鲜卑族,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,主要分布在河北省。

严姓起源五

源于蒙古族,出自元朝时期蒙古诸部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。

严姓起源六

源于满族,出自明、清时期女真诸部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
严姓起源七

源于其他少数民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今彝族、土族、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,均有严氏族人分布,其来源大多是在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,流改为汉姓严氏。

严姓得姓始祖

严忌(约前188-前105),

始祖严忌

本庄姓,西汉词赋家,后人称“严夫子”。著述甚丰,有辞赋24篇,今仅剩《哀时命》一篇,为哀伤屈原之作。严忌少时与司马相如等俱好辞赋,曾作《哀时令》赋,借哀叹屈原秉性忠贞、不遇明主之事,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。吴王刘濞网罗人才,招致天下嬉游子弟。严忌与邹阳、枚乘俱仕吴,以文辩著名。曾上书谏阻刘濞谋反,未纳。后游历于梁,得到梁孝王的厚遇。世称“庄夫子”。严忌之姓严,亦为死后之事。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,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。

严姓迁徙路线

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,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。史载,先秦时期,严姓氏族势小力弱,主要集居在西北部。到东汉以后,芈姓严氏的加入,发展很快,在中国江浙地区形成严氏的聚集区。这个时期,严姓多居山东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一带。另四川、云南、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。

魏晋时,西部丁零部和巴人的严氏同化为汉人,并在西北的冯翊、天水、华阴形成了三支望族,这是严姓发展的重要时期。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、山西、河南、甘肃等北方地区,其中以陕西、甘肃严姓最旺,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:天水郡、冯翊郡、华阴郡皆出此二地。可见,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。但随着后世战乱,更朝换代,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,中原严姓渐沉寂,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。

到唐宋时期,严姓已经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地区,北方严姓虽经战乱,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,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,出华阴(今陕西华县)。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,宋时有严仁、严羽、严参,均邵武(今属福建)人,世称“三严”。

宋朝时期,中国形成了以湖南和川东为中心,沿长江向东阶梯递减的严姓聚集分布带。

元末明初时期,因受政治和自然因素的影响,“江西填湖广,湖广填四川”,原严姓大省湖南严姓人口急剧减少,主要向南和向东迁移,另一严姓大省四川的严姓向北方陕西移动,这样中国严姓重新形成以东南浙赣苏、西北陕晋为中心的两大块严姓聚集区。

清康熙年间,严姓始有从福建、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,雍正和乾隆年间,入台者数量渐增,多居台北、苗栗、南投等地。

宋朝时期,严姓大约有12万多人,大约占中国人口的o.16%,排在宋朝时的第九十九位。湖南为严姓的第一大省,居住了严姓总人口的50%,其次分布于福建、安徽、河北、山西、湖北、浙江等省。

明朝时期,严姓大约有37万多人,约占中国人口的0.4%,一跃上升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姓氏。浙江是严姓第一大姓,约占总严姓人口的23%。浙江、陕西、江西、江苏是严姓的主要聚居地,四省严姓大约占严姓总人口的近70%。其次分布于福建、四川、广东等省。

中国严姓尤以湖北、江苏、浙江等省居多,上述三省严姓比之中国汉族严姓人口数量逾半。中国严姓的人口2007年已达到220万,排在全国第93位。集中于湖北、江苏、广东、四川、浙江五省的严姓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56%。其次分布于湖南、广西、江西,这三省的严姓又占13%。其中,湖北严姓人口30多万,占严姓总人口的18%,为严姓第一大省。至2013年,中国已形成西起四川、东至江浙的长江流域严姓人口聚集区。严姓人口还分布在赣浙沪、粤琼桂、苏皖鄂大部、重庆、川黔湘大部、福建大部、陕西南部、甘肃中西段、青海东北,严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.24%以上,中心地区可达0.6%以上,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4.8%,该地区居住了大约77%的严姓人群。在福建东南、台湾、湖南西端、贵州东部、云南大部、四川西段、甘肃南部、青海东南、宁夏、陕西北部、山西西南、内蒙古西部、豫鲁大部、湖北西北角、皖苏北端,严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.08%-0.24%之间,其覆盖面积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0%,该地区居住了大约18%的严姓人群。

严姓人口分布

时间排名说明宋朝99位元朝80位明朝64位2006年94位2007年93位2007年,公安部发布2008年112位2013年94位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发布当今中国最新版“百家姓”排行榜

严姓望出天水郡、冯翊郡、华阴郡。

“天水堂”、“富春堂”、“调山堂”、“古秋堂”、“钤山堂”、“宜雅堂”、“四录堂”、“尺五堂”、“海云堂”、“育德堂”等。

一、(嚴)yán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湖北之监利、湖南之芷江、广东之新会、广西之田林、贵州之从江、四川之合江、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有分布。汉、蒙、鲜、壮、土家、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芈姓。即楚庄王之后,以谥为氏。因避后汉明帝讳,遂改为严氏。魏晋之际有复本姓者,故有庄、严之氏行於世。”望出天水、冯翊、华阴。东汉有严光;唐代有严代;清代有严可均。

二、(嚴)ān

现行傣族姓氏。今云南之孟连有分布。或写作“岩”,本非姓氏。乃兄弟排行长子之意。傣族男子在其未有子女之前,其名字构成为“排行+名”,故长子名称“严(岩)×”,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成习俗而称“姓”严。

三、(嚴)

严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11%。尤以湖北、江苏、浙江等省多此姓,3省严姓约占全国汉族严姓人口48%。

严姓起源:

1、古严国之后。唐尧时许由之友严僖乃其后也,见《姓考》。

2、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之讳,改为严氏。魏晋之际,有复姓庄者,故有庄、严二氏。

3、丁零人姓。后燕慕容盛时有丁零人严生,见《晋书》。

4、土家、满、彝、锡伯、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严姓名人:

严遂,周时人。严光,东汉时馀姚人,本姓庄,为避明帝讳改,与光武同游学,后居富春山。

郡望:冯翊、华阴、天水。

历史名人

严姓古代名人

严君疾战国,秦國宗室、大臣,秦孝公之子,秦惠文王弟,足智多謀,綽號「智囊」。

严仲子戰國,韓國大臣。

严忌漢代,辭賦家、世稱嚴夫子

严助漢代,辭賦家

严光東漢,即严子陵,光武帝劉秀的朋友

严遵漢代,思想家

严彭祖漢代,經學家

严颜東漢,軍事家

严畯漢朝,政治家、地理學家

严绶唐朝,政治家

严用和宋朝,醫學家

严仁宋朝,詞人

严羽宋朝,代詞人

严嵩明朝,政治家

严讷明朝,政治家

严澂明朝,音樂家

严绳孙清朝,書法家、詩人

严遂成清朝,詩人

严可均清朝,語言學家

严姓近代名人

严復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、翻譯家

严华中國作曲家

严济慈物理學家、教育家

严济慈物理学家、教育家

郡望

严姓望出天水郡、冯翊郡、华阴郡。

“天水堂”、“富春堂”、“调山堂”、“古秋堂”、“钤山堂”、“宜雅堂”、“四录堂”、“尺五堂”、“海云堂”、“育德堂”等。

一、(嚴)yán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湖北之监利、湖南之芷江、广东之新会、广西之田林、贵州之从江、四川之合江、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有分布。汉、蒙、鲜、壮、土家、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芈姓。即楚庄王之后,以谥为氏。因避后汉明帝讳,遂改为严氏。魏晋之际有复本姓者,故有庄、严之氏行於世。”望出天水、冯翊、华阴。东汉有严光;唐代有严代;清代有严可均。

二、(嚴)ān

现行傣族姓氏。今云南之孟连有分布。或写作“岩”,本非姓氏。乃兄弟排行长子之意。傣族男子在其未有子女之前,其名字构成为“排行+名”,故长子名称“严(岩)×”,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成习俗而称“姓”严。

三、(嚴)

严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11%。尤以湖北、江苏、浙江等省多此姓,3省严姓约占全国汉族严姓人口48%。

严姓起源:

1、古严国之后。唐尧时许由之友严僖乃其后也,见《姓考》。

2、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之讳,改为严氏。魏晋之际,有复姓庄者,故有庄、严二氏。

3、丁零人姓。后燕慕容盛时有丁零人严生,见《晋书》。

4、土家、满、彝、锡伯、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严姓名人:

严遂,周时人。严光,东汉时馀姚人,本姓庄,为避明帝讳改,与光武同游学,后居富春山。

郡望:冯翊、华阴、天水。

姓氏源流

一、(嚴)yán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湖北之监利、湖南之芷江、广东之新会、广西之田林、贵州之从江、四川之合江、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有分布。汉、蒙、鲜、壮、土家、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芈姓。即楚庄王之后,以谥为氏。因避后汉明帝讳,遂改为严氏。魏晋之际有复本姓者,故有庄、严之氏行於世。”望出天水、冯翊、华阴。东汉有严光;唐代有严代;清代有严可均。

二、(嚴)ān

现行傣族姓氏。今云南之孟连有分布。或写作“岩”,本非姓氏。乃兄弟排行长子之意。傣族男子在其未有子女之前,其名字构成为“排行+名”,故长子名称“严(岩)×”,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成习俗而称“姓”严。

三、(嚴)

严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11%。尤以湖北、江苏、浙江等省多此姓,3省严姓约占全国汉族严姓人口48%。

严姓起源:

1、古严国之后。唐尧时许由之友严僖乃其后也,见《姓考》。

2、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之讳,改为严氏。魏晋之际,有复姓庄者,故有庄、严二氏。

3、丁零人姓。后燕慕容盛时有丁零人严生,见《晋书》。

4、土家、满、彝、锡伯、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严姓名人:

严遂,周时人。严光,东汉时馀姚人,本姓庄,为避明帝讳改,与光武同游学,后居富春山。

郡望:冯翊、华阴、天水。

堂号

严姓望出天水郡、冯翊郡、华阴郡。

“天水堂”、“富春堂”、“调山堂”、“古秋堂”、“钤山堂”、“宜雅堂”、“四录堂”、“尺五堂”、“海云堂”、“育德堂”等。

一、(嚴)yán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湖北之监利、湖南之芷江、广东之新会、广西之田林、贵州之从江、四川之合江、云南之河口及陇川等地有分布。汉、蒙、鲜、壮、土家、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芈姓。即楚庄王之后,以谥为氏。因避后汉明帝讳,遂改为严氏。魏晋之际有复本姓者,故有庄、严之氏行於世。”望出天水、冯翊、华阴。东汉有严光;唐代有严代;清代有严可均。

二、(嚴)ān

现行傣族姓氏。今云南之孟连有分布。或写作“岩”,本非姓氏。乃兄弟排行长子之意。傣族男子在其未有子女之前,其名字构成为“排行+名”,故长子名称“严(岩)×”,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成习俗而称“姓”严。

三、(嚴)

严姓分布:分布很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11%。尤以湖北、江苏、浙江等省多此姓,3省严姓约占全国汉族严姓人口48%。

严姓起源:

1、古严国之后。唐尧时许由之友严僖乃其后也,见《姓考》。

2、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之讳,改为严氏。魏晋之际,有复姓庄者,故有庄、严二氏。

3、丁零人姓。后燕慕容盛时有丁零人严生,见《晋书》。

4、土家、满、彝、锡伯、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严姓名人:

严遂,周时人。严光,东汉时馀姚人,本姓庄,为避明帝讳改,与光武同游学,后居富春山。

郡望:冯翊、华阴、天水。